岱熹投资 D-Shine&INVEST
稳健投资 基业长青
$岱熹投资$  基金 股票 固收 并购 重组 股权
咨询电话    021-54218277
服务内容
上市公司高溢价并购愈演愈烈 百家公司溢价率超1000%
来源:长江商报 | 作者:岱熹投资 | 发布时间: 2016-08-15 | 1683 次浏览 | 分享到:

长江商报消息 年内逾百家公司重组资产溢价率超1000%,9家公司溢价超百倍

  在并购重组泛滥的如今,高溢价成为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“新常态”,继2015年的并购重组热潮之后,2016年的高溢价并购重组变本加厉。

  据记者整理同花顺(72.710, 4.74, 6.97%)统计数据发现,从2016年1月1日至2016年8月9日,有164家公司溢价率超过1000%,而在这164家公司中有9家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资产的溢价率超过百倍。

  对此,有业内人士指出,高溢价、高估值是常见现象,在退市机制、做市商制度没有完善前,诸多企业会选择兼并收购盘活股票,大股东也会通过注入资产拉升出货。

  另有业内人士指出,超高溢价收购不排除是上市公司大股东“左手倒右手”的游戏,不仅加剧了股票的投资风险,且存在利益输送的嫌疑。

  业绩补偿难“填”高溢价

  上述上市公司在2016年发布的并购重组公告中,披露的溢价率只能用“没有最高,只有更高”这句口号所标注。如果说,以前10倍溢价的重组备受市场关注,那么,100倍的溢价在2016年已经不是个例。

  据同花顺统计数据显示,完美世界、联络互动、电光科技(17.380, 0.43, 2.54%)新文化(21.470, 0.84, 4.07%)等9家上市公司的溢价率超百倍。其中,完美世界以412倍的溢价率高居榜首。

  不少公司在高溢价收购的同时给出高业绩承诺。对此,有分析人士评价,虽然交易方在重组方案中给出了业绩补偿的承诺,但是对于上市公司付出高溢价率的收购巨款而言,即使收购资产未来业绩不达预期并且给出业绩赔偿,该资产的交易方也仍将大概率获得超额收益,而吃亏的则是上市公司,最终也将直接影响到中小股东的投资利益。

  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,已有多家上市公司在重组后,因收购资产无法达标而进行业绩补偿。更加糟糕的是,有的上市公司因为交易方无支付能力连业绩补偿都无法回收,只能只认倒霉。

  据中信证券(18.010, 0.86, 5.01%)研究报告显示,2015年A股市场中涉及业绩承诺事件的上市公司共有527家,占整体上市公司比例为18.52%。涉及业绩承诺的并购标的有798个。而当年共有107家公司发生业绩承诺不达标的记录,涉及标的为183家,分别占比为20.30%和22.93%。

  有公开资料显示,2010年至2015年上市公司与重组方签订的业绩补偿协议从31份增加到349份,增速高达1025.81%。业绩承诺爽约也逐步增多,其中2012年至2014年业绩承诺未完成率分别为16%、20%和14%,2015年冲高到22.34%。

  21家公司10倍溢价重组失败

  虽然高溢价并购重组的比例逐渐增多,但是,高溢价并购重组失败的比例也在相应增加。与此同时,监管部门多次对高溢价并购重组的问询函也在频繁增加。

  记者通过整理同花顺统计数据发现,截至8月9日,今年有144家上市公司公告重组失败。其中,有56家溢价率未知,而另外88家公司中有64家溢价率超100%的上市公司重组失败,占比超七成。

  而在上述64家公司中,有中基健康、深天地A(26.240, 0.43, 1.67%)群兴玩具(10.210,0.13, 1.29%)、爱建集团、*ST鲁丰(3.830, 0.00, 0.00%)、九有股份、恒天海龙等21家上市公司的溢价率超1000%。

  (证券日报)

●    合格投资者应符合三个条件:

  (一)具备相应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;

  (二)投资于单只私募基金的金额不低于100万元;

  (三)单位投资者净资产不低于1000万元,个人投资者金融资产不低于300万元或者最近三年个人年均收入不低于50万元。

  其中,金融资产包括银行存款、股票、债券、基金份额、资产管理计划、银行理财产品、信托计划、保险产品、期货权益等。


●    下列四类投资者视为合格投资者:

  (一)社会保障基金、企业年金等养老基金,慈善基金等社会公益基金;

  (二)依法设立并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备案的投资计划;

  (三)投资于所管理私募基金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及其从业人员

  (四)中国证监会规定的其他投资者。